中國正在激活哪些最賺錢的商業模式?
中國經濟從未有過如此激蕩的變化:市場經濟走到了盡頭,資本經濟時代將徹底到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國正在激活哪些最賺錢的商業模式?
股權投資模式。在以往的市場經濟時代,企業跟金融是“債權型”關系,而在資本經濟時代,企業跟金融機構是“股權型”關系?!皞鶛嘈汀标P系的弊端日益暴露:金融機構把錢“借”給企業謀發展,比如銀行就是企業的拜把兄弟,但是這位拜把兄弟只愿跟企業同富貴,不愿跟企業共患難!
當經濟處于上行期,銀行會錦上添花,主動、過度的放貸給企業。而一旦經濟進入下行期,銀行就立刻釜底抽薪,絕不會雪中送炭,這使下行的經濟雪上加霜,這也是中國銀行盈利模式和監管模式決定的。
而“股權型”關系的資本經濟時代,金融機構將錢“投”給企業,占有企業股份。當企業經營困難的時候,股權能夠風雨同舟;企業高速成長的時候它會獲利退出,能起到調節經濟增速、使經濟可持續發展。
評論人士水木然認為,很多人輸就輸在,對于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股權投資這樁生意,在經濟調整發展的中國是最賺錢的商業模式之一。
金融圈是以盈利為主,盈利是企業的基礎,只有盈利才能保證企業的發展,才能保障員工薪水,才能回報股東的付出。
日前在金融圈內流傳著一句話:人無股權不富!還有一種預言是:未來的富翁都是來自于股權投資。而股權投資模式是在當今中國最賺錢、盈利能力最強的一種商業模式!
阿里巴巴就是一個很鮮活的例子。據后來成為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兼支付寶CEO的彭蕾回憶說:馬云創業初期和18個懷揣著互聯網創業夢的少年在一個居民樓里面開了一次動員會,那個屋子里面沒有任何的家具,大部分人都是席地而坐。
全程都是在馬云一個人講,整整兩個小時,其他人坐在一邊,偷偷的翻白眼。
馬云說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辦一個中國人自己創辦的世界最偉大的互聯網公司,當時的創業伙伴都是以白眼應對。公司創辦需要資金50萬元,是18個人湊出來的,各自占了一份不同比例的股份。
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都是吃3元一份的盒飯,還有人住進了農家平房,就是這些人創造了阿里巴巴。2007年阿里巴巴以市值200億的互聯網公司上市了。而這18個人,每一個人都成了億萬富翁。
阿里巴巴從創業時只有50萬人民幣的價值到上市后200億美元的市值,企業的價值增長了22.6萬倍。
在阿里巴巴上市一段時間后,還有無數的機構、個人投資了阿里巴巴,他們都從阿里巴巴獲得了巨大的收獲。
做一個假設,如果在創辦公司時我投資了一萬元,堅持到阿里巴巴上市,我的身價就是22.6億。這說明找到一個有潛力的企業去投資它,賺錢對于你來說比呼吸還要容易。
1998年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騰訊的日子同樣不好過,那時馬化騰想把騰訊賣掉,先后以60萬的價格賣給搜狐和新浪,但是當時感覺騰訊并不值這個價格,所以沒有購買。因為沒人買,最終馬化騰并沒有把騰訊賣掉。
堅持了一年之后,騰訊終于迎來了第一筆投資。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旗下的公司香港的盈科動力,在2000年的時候,以110萬美元占20%的股份的方式投資了騰訊。在不到一年中獲得1150萬美元的回報,年回報率十幾倍。到了2009年,騰訊成為了一個市值400億美元以上的巨大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有1000多家,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在傳統行業中幾代人創造的財富,在股權投資中可能一夜之間就能美夢成真。這就是股權投資的魅力。以上兩個案例印證了一個結論:股權投資是當今中國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未來10年,中國證券市場將迎來黃金十年,資產證券化將成為趨勢,所以,股權投資未來將是個熱點,也將是個巨大的投資金礦!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從整個金融體系的構成來看,傳統的商業銀行體系的比重會有所下降,投資銀行體系的比重會不斷變大,這將會是債權投資變為股權投資的巨大機會。
目前我國有中小企業超過六千萬家,而中國現在已成立5年的創業板只有412家,遠遠滿足不了當前中國這么多中上小企業融資的需求,并且從原來上市財務要求是利潤每年500萬元,發展到現在上市要求幾乎與中小板一樣了,變成另一個中小板市場了,造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中小企業仍融不到資金,這與當初設計思想嚴重背離,這樣,中國多層資資本市場應用而生。
股權投資的上市能實際解決企業的一些根本問題,如怎么估值?怎么定價?怎么風控?怎么退出?所以,掛牌上市,基本上可以全實現。通過上市交易來定價,解決企業估值、定價、退出、風控問題,所以,企業現在不想融資也應該去上市完成以上功能。
在火爆的牛市行情下,2015年成了全民炒股年, 當大家對股票津津樂道時,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原始股還有一種新玩法――股權眾籌。
股權眾籌,是一種投融資行為,簡單地說,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參與一個商業項目的天使輪投資,成為股東。但是自2011年被引入中國后,就不那么簡單了,按中國法律規定,股東人數超過200人,屬于“非法集資”。
當下的中國,關于股權眾籌,還存在諸多模糊邊界,只有一點是明確的,政府大力支持,因此,股權眾籌瞬時成了一座大金礦。
事實上,在法律合法地位尚不明確,行業監管機制尚不統一,業務邊界還需摸索,監管與市場還要磨合的背景下,國家發改委5月18日發文,鼓勵開展股權眾籌試點。我們試著告訴你,關于股權眾籌的試點可以試什么。
股權眾籌主要集中于天使輪階段,一般人可以將其理解為“大型多人在線天使投資”。由于中國法律界定,股東人數超過200人,屬于“非法集資”,股權眾籌在中國成為了高富帥玩的投資方式
眾籌源于一個古老而樸素的夢想:如果每個人給你1元錢,你就會成為億萬富翁。但是可操作性不高,一方面,告知其他人你要1元錢的信息成本極大,另一方面,其他人給你匯款的成本(包括時間成本和郵費)也較大,大家不在乎1元錢,但在乎給你匯款的麻煩和成本,所以這注定是夢想?;ヂ摼W時代,信息傳播的成本很低,轉賬成本也低。于是,眾籌出現了。
嚴格地說,“股權眾籌”,是個舶來品,譯自英文“Crowdfunding”。2006年8月,美國學者邁克爾?薩利文第一次使用了Crowdfunding一詞。他將其定義為:人們通過互聯網匯集資金,以支持由他人或組織發起的項目。
在歐美地區,為創業企業提供資金的主要是天使投資人,以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基金(PE)的機構形式。但是,互聯網和第三方支付技術的出現,股權眾籌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提供了無限可能性。
每個人為其看好的項目少投一點,成為“股東”,夢想著其投資的企業中,有一家會成為“微軟”、“Facebook”。對于籌資人來講,則輕松解決了初創企業的首輪融資問題。對于“投資人”來講,期待的是“萬一實現了呢”?
數據統計顯示,美國的股權眾籌回報率為15%-40%,但風險也比較高,“160家創業項目,才有一個成功的投資案例”。
2011年,股權眾籌進入中國。2013年,國內正式誕生第一例股權眾籌案例,2014年國內出現第一個有擔保的股權眾籌項目。由于法律限制,再加上中國的信用體系未建立,一些眾籌平臺只是利用網絡社交工具,在熟人圈中做股權眾籌逐漸興起,于是出現了“中國式眾籌”。
按照中國現在的法律法規,“股權眾籌”只能是向特定對象進行的,且股東人數不能突破200人。按照《證券法》規定,最終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屬于“非法發行證券”。
2015年1月,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邢會強評論稱,目前合法的“股權眾籌融資”只能通過實體場所――如咖啡館,或者微信進行,沒有人敢通過互聯網網站進行,因為網站的開放性決定了這是在“向不特定公眾發行證券”。
剛引進中國市場時,股權眾籌不溫不火。從某股權眾籌平臺披露的數據來看,2013年全部申請融資項目中,通過股權眾籌平臺融資成功的項目僅占審核通過數的5.9%。2014年前三季度申請融資項目,通過股權眾籌平臺融資成功率尚不足3%。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包括平安集團、阿里巴巴、京東在內的商業巨頭紛紛展開行動
高層全力支持,行業法規正在修訂,行業出現了大手筆。
1月28日,被外界稱為“眾籌國家隊”的證券業協會旗下的中證資本市場發展監測中心(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證眾籌平臺”)正式啟動。資料顯示,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陳共炎、副會長葛偉平、國盛證券、太平洋證券、博星投資等機構以及負責人參與其中。
金融巨頭平安集團也在低調行事。此前傳言稱,平安集團斥資1億元成立的股權眾籌平臺――深圳前海普惠眾籌交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前海眾籌”)目前已完成工商登記。其中,法定代表人為王建陽,他同時擔任平安證券投行事業部總經理。
市場分析猜測,現任陸金所總經理的葉朋將擔任前海眾籌的籌備總負責人,而前海眾籌的模式很大可能是依托于原有業務的優勢,將原來投行及投融資咨詢業務的前端放置眾籌平臺,類似于PE。
傳統互聯網領軍企業著手股權眾籌。動靜最大的是京東。3月29日,京東上線了自己的股權眾籌平臺“東家”,采用的是目前被普遍采納的“領投+跟投”模式,即在眾籌過程中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人作為“領投人”,眾多跟投人選擇跟投。上線時,京東平臺的50個領投人包括紅杉資本、真格基金、紫輝創投、戈壁創投等。上線一個月后,京東金融對外透露,“東家”上線一個月以來,各類股權融資項目融資額已達到1.19億元。
雖然截至目前,騰訊、百度還未傳出進軍股權眾籌的消息,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開展相關業務是早晚的事。
分享模式。近年,分享型經濟理念以環保、高效等優點盛行于歐美,誕生了許多成功的創新模式。而在中國,也不乏追隨這一理念的新型模式。
分享型經濟又可以稱為協作型消費,具體而言就是一個人閑置的物品、多余的時間、擁有的技能都可以和其它人分享。這種模式可以解放大量社會生產力,節約社會資源,符合未來社會發展趨勢。
許多美國人開辟了一條新的謀生之路,比如通過網站,把自己的房子以每晚一百美元,租給旅行者;每周四晚租出自己的車,進賬一百美元……通過分享富余的物品,來獲得經濟收益,這就是所謂的分享型經濟概念。如今,分享型經濟正逐步走向成熟。
據美國媒體估計,分享型經濟今年將為人們增加35億美元的收入,年增長率超過25%。
分享型經濟這一概念首先在歐美國家被提出,并且十分盛行。有數據顯示,已有1100萬旅行者在Airbnb提供的目的地租到房子。
在國外,典型的分享型經濟公司Uber(汽車共享概念的租車服務平臺)、Airbnb(房屋分享服務平臺)、TaskRabbit(跑腿外包服務平臺),都大受歐美市場認可。
其中Uber的總估值已達到182億美元,Uber 的 CEO Travis Kalanick 曾將 Uber 比作“生活方式與運輸方式的交匯點”。他認為,Uber 可以提供的服務,應該會遠遠超過單純的交通工具。
邏輯思維的羅振宇也曾談到了他對分享型經濟的看好,而華興資本CEO包凡也認為2014年美國資本市場最受期待的IPO科技公司是Uber。
分享型經濟模式在中國的潛力巨大,這可以從不少企業獲得風投的資金注入看出:人人快遞最近收到數千萬美元的注資,易到用車也獲得了六千萬美元的投資。分享型經濟勢必成為未來綠色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享型經濟要成功有3個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我們要能夠提供非常優質的服務或者產品,這是分享的基本,是物質上的要求。第二,分享的人和對方必須要有比較高的認知水平。第三,我們必須相互之間有高度的信任。
上海紐約大學教授克萊?舍基(Clay Shirky)認為中國完全具備分享型經濟不可或缺的因素,關鍵點在于中國企業要向社會傳遞出一條信息:這個商業機會有比較高的可信度。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中國人期望有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舍基表示,中國人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上非?;钴S。除此之外,中國城市人口密度非常高,在美國只有4個城市的人口超過200萬,而中國這樣的城市有大約40個。
在中國,將會見證一場分享型經濟的爆炸時代。已經非?;馃岬钠囎赓U業務,在我看來其實就是這次分享型經濟大爆炸的序曲、開端。
舍基分析,如果要說中國和歐美國家在分享經濟上的不同情況,一個是我們的法律體制和法律框架不盡相同。而且,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不是落后,只是起步慢了,一旦起步它的發展速度會非???。
資源生產力模式。風投Greylock 的合伙人Reid Hoffman稱,在未來 15 年,來自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 25 億人將步入中產階級。他們將需要高樓大廈來居住,需要超市來購物。他們需要智能手機,汽車,牛排,空調,寵物服裝,迪士尼樂園的假期還有沙發靠枕。
今天,地球上養活 20 億中產階級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還怎么再養活 25 億中產消費者?
很多觀察家認為,這種空前的經濟增長預告著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垮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于自然資源的需求呈暴發性增長,這將導致大量不可控的碳排放,水資源戰爭,大規模植被破壞,貧富差距迅速擴大。
麥肯錫咨詢公司的能源專家 Matt Rogers 和斯坦福大學教授 Stefan Heck 對未來的觀點更加樂觀一些。
他們認為,資源的有限性和對于自然資源和最終產品的無限需求之間的矛盾并不會帶來災難。相反地,這種矛盾將成為“本世紀最大的商機”。資源的短缺將促使企業采用新的技術,新的生產流程,新的管理方法,這些新的措施將加速社會創新。
隨著全球中產階級人口的增長,創業者將有大量機會來建造更高效的工業和商業生態系統??萍己凸I將會以一種全新的,不可預期的方式碰撞。這些部分由短缺帶來的碰撞,會給社會產生更大的統一和繁榮。
理學家和環境學家 Amory Lovins 認為,汽車中絕大部分能源消耗在了熱量散發,輪胎磨損,空轉和空調等配件系統上,推動沉重的車身前進也是種浪費,只有不到 1%的能源是用來帶動駕駛員前進的。同理,道路的使用率最高也只達到 5%。
然而,最近幾年,由于能源短缺推動的科技創新卻集中在汽車電池,消費電子,信息技術等方面,而沒有大幅改進引擎系統。
特斯拉和豐田正在生產高扭矩低耗費的電動汽車。Zipcar,Uber及其它類似服務已經使得共享汽車像擁有汽車一樣方便可靠。這樣就讓更多的車行駛在路上,而不是停在停車場里。
無人駕駛技術最早將于 2017 年面向大眾市場,在這股風潮中,Google是先行者,而幾乎所有的大型汽車廠商和科研機構也在不懈地追求著這個目標。這樣的技術帶來的駕駛的高效率最終會使 4 車道高速公路達到 32 車道高速公路的通過量。
未來的汽車不僅更加節能,而且更加便宜,用戶更廣,更加便利、快捷。得益于自動駕駛技術和汽車共享服務,盲人和老年人也能不需幫助就去他們想去的地方。找車位會像撥號上網一樣被淘汰,郊區的那些不再停車的車庫將可以通過Airbnb和其它分享平臺出租給無數新創企業作為辦公場所。
資源利用率的長期低效不可能通過金融工程或離岸生產來解決,需要根本性的解決方法。這些挑戰代表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通過改革商業和管理流程,可以更有想象力、更高效地生產和使用資源。
事實上,與其說會出現資源短缺,還不如說大量商業機會將創造出數萬億美元的利潤,重新激活全球經濟。
要了解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不妨重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1776年),亞當?斯密將生產要素分為三大類:勞動力、資本和土地(廣義指任何能夠利用土地生產或開采得到的資源,或者可以再利用的垃圾)。
前兩次工業革命偏重于勞動力和資本的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工廠和有限責任公司,從而迅速提高了生產力。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為人類帶來了石油、電網、生產線、汽車、配有電梯和空調的摩天大樓,并創造出科學管理理論,從而實現了公司的全球化經營。
但是兩次工業革命都沒有重點關注亞當?斯密的第三項生產要素,即土地和自然資源。
下一輪工業革命正越來越清晰:資源生產力是需要重視的領域,它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大數據時代的降臨也帶來重大影響。目前,一家電力企業每年平均收集約6000萬個數據點,涵蓋500萬客戶和全年12個月的月度賬單。一旦智能讀表、分散式發電和電動車輛大規模普及,電力公司必須每天處理50億個數據點。
幾乎需要重新設計整個電網,才能實現新型固體變壓器的全部收益,并保證能自動發現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隨著太陽能價格的持續下降,數百萬屋頂的太陽能電板相當于小型發電廠,電力公司還需要將這些分布廣泛的小型太陽能發電廠的電力匯總到整體的大電網。
總的來說,高效利用原材料、水和能源等各種資源,意味著更聰明地使用它們。這就是網絡和平臺要做的事情。過去十年,通過LinkedIn,Facebook和Twitter這樣的平臺,我們可以很好地分享人和機構的信息,并且創造了關系、網絡、信息流的實時圖景。
我們需要更多創新的,是在物聯網領域,即,將物品鏈接到互聯網,甚至與其它物品相連。通過越來越大規模的網絡連接,資源利用率可以大幅度提升。
例如,特斯拉可以比其它汽車廠商更了解消費者如何使用其產品,因為特斯拉汽車可以發回汽車在何時何地被怎樣使用的信息(在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這些信息也將幫助特斯拉決定未來針對產品,應做出哪些優化。
在Greylock,Josh Elman 領投了一家叫做SmartThings的公司,這家公司正在開發世界的“物理圖譜(physical graph)”的平臺,讓不同的家用產品連接到網上。
今后,我們將可以收集上百萬冰箱和恒溫器的數據,并利用這些數據來降低冰箱的能耗,并且讓所有產品用起來更方便,更有趣。這種大環境下,無窮無盡的機會在等著創業者。
這并不是說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以滿足中產階級快速增長的需求是件容易的事情。
事實上,不是所有公司都會歡迎這個挑戰,但是尋求更有效利用資源方法的公司將會緩解未來 15 年暴增的中產階級所帶來的壓力。
定制化與個性化模式。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說,隨著中國年輕一代彰顯個性、展現品位的需求不斷釋放,大眾消費領域正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各種個性化產品、體驗式服務層出不窮。
定制化的意思是指根據一個人的需求和喜好來研發一種產品或服務。耐克公司就是銷售定制球鞋的一個很好例子。
你可以到耐克公司的網站上,根據自己喜愛的顏色選擇定制一雙鞋,上面還可以印上你的名字,而這一切只需要200多美元。相比之下,同樣的鞋子,若沒有了定制的元素,它的價格只有五分之一。
個性化指的是你有一個現成的產品,然后你通過改變產品的某些性能和特征,使產品符合客戶的品位。
亞馬遜在個性化銷售方面就做得很好,它一直在試圖了解客戶的興趣點并迎合他們的需要。其策略就是根據客戶以往的書籍和其他產品的購買歷史,來為客戶推薦他們有可能感興趣的產品。
定制化商業模式會很昂貴嗎?其實不然。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客戶,然后將訂單直接發給供應商或工廠,這些供應商和工廠會根據一個靈活的生產系統制造這些定制產品,再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發送給客戶。
個性化也是如此,其理念就是通過數字技術給顧客提供更多的選擇。
沱沱工社創始人王雙將目光盯在來自中國富裕家庭的子女們身上?!八麄兇蠖酁?5后或90后,擁有高知識、高收入,對食物消費高挑剔,沱沱工社致力于為他們的廚房提供最為可靠的食材?!蓖蹼p說,這些興趣、習慣趨同的消費者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形成熟人社區,獲得了增值服務。
在物質匱乏時代,中國人消費的從眾、模仿特征明顯,“你有什么我也要有”的心理,使得一個地區甚至全國同時出現同一消費熱點,從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到黑白電視機,一撥撥熱點商品像浪潮一樣涌過。
但隨著物質資料的極大豐富,中國傳統產能過剩的弊端很快顯現,不少企業對撬動新的消費需求無計可施。
在這樣的困局下,創新讓中國企業看到了轉型的希望。根據身形和喜好定制一款獨一無二的枕頭、服飾,吃火鍋贈送擦皮鞋、美甲等服務,品牌服飾將顧客預訂的衣服提前送到出差地的五星級酒店里……
這些定制化商品、體驗式服務抓住了消費者的注意力,滿足了多樣化、娛樂性需求,因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了“藍?!?也極大調動了消費者的熱情。
消費升級時代到來,中國企業該如何把握機遇?上海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認為,企業要善于“觸網”。以時下流行的服裝定制為例,這個市場很分散,如果一個地區一個地區開實體店成本太高,而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就很容易實現。
“互聯網則讓‘B2C’的傳統模式得以反向配置為‘C2B’,一切從購買者的角度出發?!?/span>
“現在消費越來越個性化,市場就會越分越細,而中小企業在某個方面更容易做精做專,成長環境更為有利?!备=ㄔ刃l浴有限公司總經理阮志總認為,企業一定要專業人做專業事,將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精。
現在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服務創新讓人眼花繚亂,不過夏華提醒,傳統消費向個性化消費升級,取巧的過程會很短暫,消費者最終還是會回到商業的本質,那就是選擇高質量,低價格商品?!盎ヂ摼W時代的信息互通,讓高性價比的商品更容易被發現?!彼f。
所以,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我們趕上了一個最好的時代。當上一輪改革開放的紅利釋放殆盡,一個嶄新的商業時代即將到來